黄连木栽培养护技术-整地:黄连木多在栽植前的10-11月进行穴状整地,整地规格40cm×40cm×30cm,整好地后施三元复合肥50g/穴或厩肥5kg/穴作基肥,并与回填表土混合均匀,上覆10cm表土盖面。③栽植密度:黄连木一般栽植株行距(2~3)m×(3~4)m,初植密度56~111株/667m。
黄连木核果倒卵状球形,略压扁,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具纵向细条纹,先端细尖。喜光,幼时稍耐荫;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对二氧化硫、和煤烟的抗性较强。
黄连木花单性异株,先花后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紧密,长6-7厘米,雌花序排列疏松,长15-20厘米,均被微柔毛;花小,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内凹,长约1.5-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花:花被片2-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长1-1.5毫米,边缘具睫毛;雄蕊3-5,花丝极短,长不到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9,大小不等,长0.7-1.5毫米,宽0.5-0.7毫米,外面2-4片远较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里面5片卵形或长圆形,外面,边缘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径约0.5毫米,花柱极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
黄连木属于落叶乔木,高达25~30米;树干扭曲。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幼枝灰棕色,具细小皮孔,疏被微柔毛或近。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6对,叶轴具条纹,被微柔毛,叶柄上面平,被微柔毛;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和侧脉被卷曲微柔毛或近,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叶柄长1-2毫米。
黄连木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药树、药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5~30m;树皮裂成小方块状;小枝有柔毛,冬芽红褐色。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对,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cm,全缘,基歪斜。花小,单性异株,无花瓣;雌花成腋生圆锥花序,雄花成密总状花序。核果球形,径约6,熟时红色或紫蓝色。中国黄河流域至华南、西南地区均有分布。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二氧化硫和烟的抗性较强;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寿命长。枝密叶繁,秋叶变为橙黄或鲜红色;雌花序紫红色,能一直保持到深秋,也甚美观;宜作庭荫树及山地风景树种。木材坚硬致密,可作雕刻用材;种子可榨油。
3月初将黄连木的种子用60——70℃的清水浸泡24h,然后再换1次常温清水浸泡2——3d。等种皮充分软化后,用力搓4——5遍,将种皮及种子外腊质层完全搓掉,然后用驱避剂处理,以防冬季鸟兽危害[4]。用炉渣灰拌种、装入编织袋,白天经太阳曝晒,晚上搬至室内保持温度,15d左右种子开始裂口发芽,80%以上的种子开裂、1/3露白时,及时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