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
腐烂病
症状:发病初期病部稍凹陷,外部可见米粒大流胶体,不久胶点增多,表皮发湿,皮层腐烂,病斑黄褐色,有酒糟味,不久烂及木质部。
病因:此病为弱寄生菌。伤口 、死皮组织多,树势衰弱,抗病力降低时最容易侵染发生,桃树受冻害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地形低洼,排水不良,栽培管理不当,肥水过多都易发生此种病害。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结果初期合理调节肥水避免徒长,注意干枝病虫害,尽量减少伤口。幼树埋土时地面要保持较干燥,杜绝树干树枝埋在过分潮湿土里,并且要适当加厚土厚度以防冻害。
桃园修剪后,彻底清除园内病枝及杂物残体,集中园外烧毁,减少侵染病源。
发现病疤及时治疗,涂抹50倍砷平液于病部。
流胶病:这是核果类果树普遍性病害,主要是枝、干、果发病受害,发病后危害严重,尤其是桃树受害最重。
症状:流胶病发生在桃树不同干和枝上,病状各不相同。病菌侵染当年新梢后,以皮孔内中心出现突起,多年干枝时常出现1-2厘米“流水状”隆起,病部可渗出褐色胶液,导致干枝溃烂。
流胶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发生,侵染时间长,气温在15度开始侵染,通过桃树的伤口及侧芽、果柄侵入。
防治方法:冻害是引起流胶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桃树越冬要精心埋好土,严防桃树干枝受到冻害。在生产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减少伤口,发现伤口及时保护,尽量减少病害发生。发现病害及时刮除病斑后,用5度石硫合剂或1% 的甲醛溶液消毒伤口,并涂抹保护。也可在刮除病斑后用食用碱脱水洗涮伤口,再涂抹紫药水加以保护效果很好。生长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半月喷杀一次,共喷4-5次效果良好。
汶源蟠桃流胶病
病因:
1.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及机械伤害造成伤口,引起流胶,果实流胶多为蝽象为害伤口所致。
2.因栽培管理不当,如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栽植过深、土壤粘重、土壤酸碱度等原因。引起树体生理失调,而导致流胶病的发生。
3.发病条件 该病一般发生在4~10月间,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发生严重。树龄大的桃树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砂壤土园片流胶病很少发生,粘土、粘壤土的园片及涝地的园片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桃园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可挖排水沟;进行全园深翻,改良土壤;粘土地可加入一定比例的沙土;酸碱土壤应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避免桃园连作。
2.合理修剪。修剪在休眠期进行,确定合理的负载量,减少枝干伤口,并用保护剂涂抹伤口,保护剂有锯油、油漆或铜制剂等。
3.防治枝干病虫害,预防病虫伤。主要虫害为:蚜虫、介壳虫、食心虫、天牛等。落叶后及时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及日灼伤。
4.药剂防治。早春发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伤口涂45%的晶体石硫合剂30~50倍液保护。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效或较好。
5.花后和新梢生长期各喷一次比久溶液,浓度2000~3000ppm,以抑制生长,促进枝条成熟,预防流胶。
采收时期
编辑
红蟠桃采收后会迅速进入呼吸高峰期,因此采收时的红蟠桃成熟度对贮藏效果影响很大。若采收过早,会降低果实风味,而且易受冷害;若采收过晚,则果实过于软化,易受机械伤,腐烂严重,难以贮藏。判断红蟠桃成熟度的方法,一是果实充分发育后,果皮开始褪绿,果肉稍硬,基本满色时为硬熟期;二是当果实底色呈绿或呈淡绿色,果面茸毛开始着色时为七八成熟。硬熟期与七八成熟的果实较耐贮藏和长途运输。由于红蟠桃的成熟度不一致,一般需2次~3次采收。采收时需严防碰压伤和刺伤,将果实带柄采下。一天中以早晨低温时采收为佳,随采随处理,拣出残伤、劣质、畸形、污垢的果实。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轻装轻卸,防止碰压。
贮前预冷
红蟠桃采后应该及时预冷,因为红蟠桃采收时气温较高,桃果带有很高的田间热,加上采收时红蟠桃呼吸旺盛,释放的呼吸热多,如不及时预冷,就会很快软化衰老、腐烂变质。因此采后要尽快将红蟠桃预冷到4℃以下。采用的预冷方法有冷风冷
却和水冷却两种。水冷却速度快,据测定直径为7.6cm的桃在1.6℃水中30min,可将其温度从32℃降到4℃;直径5.1cm的桃在1.6℃水中15min,也可以30℃冷却到4℃,但水冷却后要晾干后再包装。风冷却速度较慢,一般需要8h~12h或更长的时间。
防止腐病
红蟠桃在贮藏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褐腐病、软腐病等病害。
可用仲丁胺系列防腐保鲜剂杀灭青霉菌和绿霉菌素。常用的有克酶唑15倍液洗果。每1 kg红蟠桃用100mg~200mg的苯莱特和450mg~900mg的二氯硝基苯胺(DCNA)混合液浸果。褐腐病多在田间浸染果实,在贮藏期也可蔓延,软腐病是从伤口侵染传播的。采后用质量分数为1×10×E-4~1×10×E-3的苯莱特和质量分数为4.5×10×E-4~9×10×E-4二氯硝基笨胺混合液浸果,可防褐腐病和软腐病。用仲丁胺熏蒸,每1L容积中需要仲丁胺0.05mL~0.1mL,使用时可将药液沾在棉球上,再将棉球挂在库中、帐内或袋内。利用臭氧及负离子空气处理果实,也可起到杀菌、延长贮藏期。降低腐烂损耗的效果。洗果或浸果时,配药要用净水,浸果后待果面水分蒸发后包装。
分级包装
红蟠桃在贮运过程中很容
易受机械损伤,不耐压,因此包装容器不宜过大,一般装5kg~10kg为宜。将选好的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成熟度一致、大小均匀的红蟠桃放入瓦楞纸箱中,箱内衬纸或聚苯泡沫纸,高档果用泡沫网套包装。若用木箱或竹筐装,箱内要衬包装纸,每个桃用软纸单果包装,避免果实摩擦挤伤。
保鲜方法
气调贮藏:气调贮藏即通常所称的CA贮藏,它利用机械制冷的密闭贮库配用气调装置和制冷设备,使贮库内保持一定的低氧、低温和适宜的二氧化碳和湿度,并及时排出贮库内产生的有害气体,从而有效地降低所贮藏水果的呼吸速率,以达到延缓后熟作用、延长保鲜期的目的。
红蟠桃入库前,要认真检查气调库各项设备的功能是否完好,是否运转正常,及时排除各种故障。启动制冷机,库内温度降至0℃后方可入库;入库初期,启动制氮机和二氧化碳脱除器,分别进行快速降氧和脱除二氧化碳,使库内温度及气体成分逐渐稳定至长期贮藏的适宜指标。对库内温度和氧、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应坚持每天测定1次~2次,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加以严格控制;中后期的检查、检测工作要认真定时进行,以防库房各种设施出现故障;桃果出库前要停止所有气调设备的运转,小开库门缓慢升氧,经过2天~3天库内气体成分逐渐恢复到大气状态后,工作人员才能进库操作。商业上一般推荐的气调冷藏条件为0℃及1%氧+5%二氧化碳或2%氧+5%二氧化碳。入贮后要定期检查。短期贮藏的红蟠桃果每天观察1次,中长期的果实每3天~5天检查1次。
变温贮藏
波动温度对减
缓红蟠桃在低温下贮藏发生的冷害、保持果实风味及果肉质地性能均有良好的效果。红蟠桃的低温伤害是由于贮藏条件有利于乙酸积累而形成的,变温贮藏之所以能减轻低温伤害的发生是因为其促进如乙酸等一些挥发性物质的挥发,抑制了呼吸作用。波动温度指标以3℃以下为好,超过4℃会引起果实褐变及腐烂。
贮藏前期的温度波动对红蟠桃果实的影响较大,后期波动效果较小。在变温贮藏过程中,果实的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恒温贮藏中,果实易出现“返生”现象。这是由于果实硬度依赖于决定果胶状态的果胶酯酶(PE)和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的平衡。长久的低温也会导致PE失活,果实不能后熟。
减压贮藏
利用真空泵抽出库内空气,将库内气压控制在13.3kPa以下,
并且配置低温和高湿,再利用低压空气进行循环,红蟠桃就能不断地得到新鲜、潮湿、低压、低氧的空气,一般每1h通风4次,能够去除果实的田间热、呼吸热及代谢产生的乙烯、二氧化碳、乙醛、乙醇等,使红蟠桃处于最佳休眠状态,不仅使果实中的水分得到保存,而且减少了维生素、有机酸和叶绿素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同时贮藏期比一般冷库延长许多,产品保鲜指数大大提高,出库后货架期也明显延长。
运输
尽管运输时间较贮藏要短,但是也应维持较低的运输温度,适宜的运输温度为1℃~2℃,最好不要超过12℃。运输前一定要先预冷再装车。桃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