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苗果面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套袋果的近成熟期至贮运期,以黄冠梨发生普遍。初期在果面皮孔周围产生淡褐色至褐色圆形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后期多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状大斑。病斑处稍凹陷但病变组织仅限于表层,不深入果肉,仅影响果实的外观质量。严重时,果面上散生许多不规则形褐斑,导致果面呈花斑状,故又称为“花斑病”。由于有些褐色病斑近似鸡爪状,所以果农又俗称之为“鸡爪病”
【发生特点】 果面褐斑病是近几年新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与许多因素有关。幼果期果柄涂抹果实膨大剂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果袋透气性差、近成熟期阴雨潮湿、有机肥使用量小、钙肥使用量少等均
可加重病害发生,特别是涂抹果柄的梨在近成熟期遇阴雨连绵时病害发生较重,该病发生与品种关系密切,皇冠梨发生最重,黄金梨等品种偶尔也有发生。 【防治技术】 苗果面褐斑病防治必须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增施农家肥有机肥,配合使用钙肥,按比例施用氮、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土壤养分,是有效防治该病的基础。尽量避免使用果实膨大剂,可显着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选用抗老化牲强、疏水性能适中、透气性好的优质果袋,提高果袋透气性。苗落花后至套袋前适量喷施速效钙肥与硼肥,增加果实。
提高果品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土、肥、水、气候、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分级、包装、贮存等,每一个环节管理不当都会影响果品质量。提高梨树苗质量的关键措施如下:
⑴多施有机肥:每亩施鸡粪3方,或每次灌水时冲施腐熟鸡粪,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⑵采收前15天内控制灌水,以提高果实含糖量。
⑶合理负栽:试验结果表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产量成反比。因此,每亩产量宜控制在3000公斤左右;
⑷搞好疏花疏果,保留果梗粗壮、果形端正、萼片完整的背侧果实;
⑸加强土壤管理,实行苗果园生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九月份工作任务:?{肥
?{肥技术:9月5日?{采后养树肥。在树冠滴水线处挖长1.2米、宽0.4米、深0.4米的?{肥穴,每株?{猪粪30斤+复合肥1斤与土混均?{下,?{后盖土。
十二月份工作要点:修剪 + 清园
1.冬季梨树修剪:12月20日。
2.目标:开心型、主干明显疏散分层型等。
3.修剪对象:徒长?}、病虫?}、不合理?}。
4.剪口保护:用写字的黑油漆涂刷伤口;
5.全园用4-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雾。
梨树病虫害的防治误区
南方地区由于雨水多,湿度大,易导致梨树病虫害的发生,是梨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梨树病害的防治质量的优劣,是梨树栽培成功的关键。由于在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防治上的误区,从而导致梨树病害严重发生,影响梨果的产量和质量。克服以下六个生产误区,无疑对提升我市梨产量和质量大有好处。
1.重治不重防
在生产实际中,许多果农是在发现明显的病害症状后,才开始?}于喷?{药剂,因此效果不理想。原因是:
1).治疗性的药剂的药剂由于长期多次使用,使病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2).病菌已侵入树体,杀死病菌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3).环境因素的影响,晴天加日照,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雨天喷药影响药剂果效。
4).药剂?{身性质因素制约,发病前是使用保护剂,发病后是使用治疗剂。如果使用错位,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贻误防治适期。
2.乱混乱配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忽视了防治,因此导致多种病害的发生,此时果农不分清病害的种类,不了解药剂的针对性,目前市面上一些商品药?{身就是复配制,造成一药多量使用,使病菌产生多向的抗药性,影响针对性药剂的防治效果。
3.重数量不重质量
在防治上重视用药次数,而忽视用药质量。在梨树病害多发季节,一般每隔15天左右用药一次,或雨后补喷一次,许多果农均按此规律用药,常出现用药不到位的现象。如,梨锈病没有重点喷叶背,黑星病没有重点喷植株的幼嫩部分等,喷?{保护性的药剂时,不周到不全面,留有许多死角,造成病害的再次侵染、爆发危害。
4.重防果不防叶
果实有病易引起注意,而叶上的病害往往被忽视。生产上常见的锈病危害梨树而造成树体大量落叶的现象。
叶片是植物粮食加工厂,没有叶片,植物体就没有办法营养积累,就影响了挂果,或果品质量差。所以在防治方法上,保护果叶都重要,不可偏向一方。
5.重采果前防治,轻采果后管理
果农在梨树采收前较为精细管理,采果后管理粗放或不再管理,造成后期病害大量发生,提早落叶,树体营养积累不足,严重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因此,在葡萄健身栽培管理上,既要挂好果,也要养好树,才能连年稳产增效。
6.重视化学防治 ,忽视健身栽培
梨树病害的发生与其树冠的通风透光度、土壤的肥水状况,树势的强弱,密切相关,单纯化学防治较难从根?{上解决。
梨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一、栽培价值
梨在国内南北广泛栽培,在落叶果树中的经济地位仅次于苹果,而对风土的适应性强于苹果,不论丘陵山地、沙荒地和含盐量较高的滩涂地都能栽种。梨耐粗放管理,易早果丰产,生产潜力大,经济寿命长。果实耐贮运,商品性好,供应期长,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除成片大面积栽培外,梨也适于群众家前屋后散生栽培。梨品种繁多,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二、主要种类和品种
梨为蔷薇科梨属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作经济栽培的国内有5个种,分别为秋子梨、白梨、沙梨、洋梨和新疆梨。此外,杜梨(棠梨)、豆梨(鹿梨)、褐梨和川梨等野生种,常被用作梨的砧木。其中白梨适于冷冻干燥的气候栽培,沙梨适于温暖多湿的气候栽培,是江淮流域栽培梨的主要种。洋梨要求的气候条件与白梨相近,适于在淮北地区栽培。
白梨系统中的优良品种主要有鸭梨、茌梨、雪花梨、砀山白酥梨等,在淮北黄河故道地区及江苏通盐地区表现良好。沙梨系统中的优良品种主要有翠伏梨、黄花梨、幸水、筑水、新世纪、菊水、晚三吉等,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表现良好。洋梨系统的代表品种是巴梨,适应的气候条件较窄,但有洋梨系统亲缘关系的杂种如太平梨(铁头)、早酥等,在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一定的分布面积,表现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丰产性好。
三、生长结果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生长结果习性梨垂直根的生长比较粗壮发达,侧根则较少。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强,伤断后容易愈合和发生新根,并易产生根蘖。成年结果树的根系一年中有两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约在新梢基本停止生长到高温来临之前,第二次在果实采收后,养分重新积累之时,与地上部枝梢和果实的生长呈相互消长的关系。
在枝芽生长习性方面,大多数梨品种的干性较强,枝条分枝角小,幼树期常表现典型的紧密型的圆锥形树冠。骨干枝尖削度比较小,盛果期后树冠易开张下垂。梨的顶端优势性特别强,萌芽率高(多数品种可达80%以上),而成枝力低,树冠层性明显。这在沙梨系统中的许多日本梨品种上表现最为突出。绝大多数新梢停长较早,只有春季一次生长,故与幼果竞争养分的矛盾较小。梨隐芽寿命比较长。枝条侧芽芽鳞中常有副芽存在,萌芽抽梢后,鳞片脱落,副芽即着生在枝条基部成为隐芽。这些隐芽是梨更新复壮的重要基础,故梨的经济寿命和树龄均较长。